「為什麼呢?何苦呢?」修士在旅途上,常常遇到這樣的人問著,可是他總是笑了笑,沒有回答。他知道,就算回答,他的答案也說服不了人們,在他過往的經驗證明過,所以他寧願把力氣花在他認為更值得的事情上,例如藉此佈道。
有一個小孩,他自幼被拋棄在神殿門口,只留下足以保暖的衣物。神殿的老僧侶見了,收留了他,對他進行教養,自他幼時不厭其煩的對他循循善誘。
小孩逐漸長大,成為了少年,僧侶也越發蒼老,於是終究是到了這一天。
少年跪在墳墓前面,抬頭問天,為什麼?天空答覆以陽光。少年每天到墳墓祭品,少年的視線順著陽光看到了墳墓山坡上的樹,日復一日、日復一日,樹木凋零了、散落了,可是在那之前,小鳥又啃食了樹木的果實,果實中的種子隨著鳥飛落他地,成長了、茁壯了。
少年對於神殿沒有留戀,因為失去了老僧侶,神殿就失去了靈魂,他穿上了僧袍,成為一名修士,開始旅行。
過著苦行的生活,嚴苛的要求了自己,他想起了老僧侶曾經對他說過的話,修士寡欲中見到上帝。
他一邊旅行,一邊佈道、傳播,有如小鳥一般,他不知道他能做到多少,但他知道,這些種子,有一天可能會茁壯成大樹。
身教、言教,許多人看到修士,都問一句,「何苦?」
可是修士沒有回答,只是搖了搖頭,然後笑了笑,然後開始說著他認為更值得被訴說的事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