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如果當時我能做得更好、表現得更完美,那可能就不會有現在這種情況。如果當時,這句話通常都是用來感慨的。感慨自己的遺憾、感慨自己的不完美。
但人總是這樣,總是眼高手低的。很遺憾,但接受了或許感覺會好一些。如果當時,我能夠……唉!人總是這樣的。
記得有個很著名的理論,叫面對死亡的五個階段,大致上是這樣的:「憤怒」、「懷疑」、「沮喪」、「接受」。原諒我,我的記憶有些缺失,所以只記得這四個。如果當時,或許與這個理論大致相同。
總是要多給自己一些時間的。研究顯示,在發生事件的當下會是情緒表達優先,然後再來才是理性接受。舉例來說,常見的情人分手,在一本闡述關於理性的書籍中,有項研究顯示,通常被分手者的情緒,在發生事件後的三個月才能接受,這是可以理解的。
我有的時候也會想著:如果當時,但我總是會牽制自己的思考,不去想像、鑽牛角尖,畢竟事情已經發生,想了太少會重蹈覆轍,想了太多卻是讓自己陷入負面循環。為什麼是負面循環呢?因為害怕當時的情況再發生,結果反而發生了更糟糕的結果,然後一再重複。
如果當時,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學習接受,像我剛剛發生了一件我覺得糟糕的事情,雖然已經發生了,來不及挽回,但至少我可以從這件事裡看出一個或是幾個現象,從這個角度來想,我覺得我的心情會好一些。如果當時,還是別這麼想吧,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從開放的角度去思考,換個角度想一想,或許就不會那麼遺憾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