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民族
起於黃帝 是史記中的五帝之首
在晚清知識份子的推動下 從三皇與五帝中脫出 成為比較特殊的存在
炎黃子孫是華夏人自稱的經常說法
根據《山海經》,炎帝在阪泉之戰敗給黃帝,
而後蚩尤糾集炎帝的部屬再於涿鹿之戰敗給黃帝。
勝者為王 蚩尤在戰爭中顯示的威力,
使其成為戰爭的同義詞,尊之者以為戰神,
斥之者以為禍首。蚩尤也是苗族相傳的遠祖之一。
如今苗族分布在雲南一帶 是中國第五大民族
苗族人多信仰萬物有靈的原始宗教
婦女服裝常見為黑色對襟衣 百褶短裙 刺繡色彩鮮明
水汪汪的大眼睛 白皙的皮膚
中國哪裡美女最多? 有人謠傳是西江苗寨
「西江苗寨的女孩子知道自己長得好,以微笑來感激別人欣賞的眼神。
她們喜歡這個青山環抱的空間,
不願意讓自己的美麗孤伶伶的到外面流浪,因此意態一片平和。」
「西江苗寨的女孩子美得端正朗潤,反而更接近中華文明的主流淑女形象,
如果不是那套銀飾叮噹的民族服裝,
她們的容貌,似乎剛從長安梨園或揚州豪宅走出。
這使我驚訝,而讓我更驚訝的是,問起她們的家史血緣,
她們都會嫣然一笑,說自己是蚩尤的後代。」
這是在新文化苦旅裡余秋雨的敘述,
可想而見其翩然美貌,但又是截然不同的,吃油的後代。
吃油。
蚩尤有時又被通指一個部落,可想而知,這個對漢人來說不是很美好的形容。
倉頡在創立文字時,連帶的對這兩個字進行了妖魔化,
蚩尤這兩個字,有學者檢索了一系列的漢語辭典,
其意涵不外乎悖、逆、惑、謬、亂、異、劣、笨、陋、賤
勝者為王,這也不好說什麼。
連帶的形成了一種連貫幾千年的輿論
「在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認祖歸宗,
確認自己是黃帝子孫的今天,這種千年輿論更加難以動搖。
因此,當我聽到西江苗寨的這些女孩子輕說一聲『我們是蚩尤的後代』,
簡直驚心動魄。她們卻在平靜的微笑。
這種表情,能不能為我們的思微慣性帶來一點啟發?」
苗族有一部傳唱的史詩叫〈楓樹歌〉,說苗族的祖先姜央就是從楓樹誕生的,
西江苗族世世代代都崇拜楓樹,不准砍伐。而楓樹又是蚩尤的桎梏。
而蚩尤率領的九黎族,在與黃帝一戰後被重新整編,分為善類、惡類
善類被遷移到了山東,成為孔孟的祖先之一,
惡類則被流放北方,據說與後來的匈奴有關,
但不管是善類或是惡類,都記得自己是九黎之後,
因此自稱黎民百姓,也是跟這有關係。
西江苗寨美的是黃昏的山色,容易讓人覺得模糊,卻有一種不清楚的美,
可是黃昏總是短暫的,逐漸模糊而來的是黑夜,
山間一家家亮起的燈火,有如苗族婦女黑色對襟上的鮮豔刺繡,如此美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