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7日 星期六

lativ

殺殺時間 讓我們看看由林依晨主演的微電影 代課老師

好奇查了查lativ這個廠商 發現迎面而來都是負面新聞

包括了youtube下面的評論 大部分針對lativ都是負面的

 其中我取了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商周所做的簡介做為闡述

而對於事件本身會有比較想要完整了解的興趣 我會推薦看這篇

但是因為實在是太過冗長 所以我也只是粗略掃描

好 讓我們來談談lativ 事件大概是這樣子的:原本標榜MIT的lativ

由於成本或是其他不知名因素將原本標誌MIT的標籤拿掉

導致了消費者不願意再購買lativ為國產夕陽產業做貢獻的心情

是這樣 品牌兩大保障 MIT 跟 價格低 這兩件事有沒有衝突

價格一旦高了 沒有客人 可是MIT 又會吸引顧客上門

我印象中其中一篇報導是指稱 lativ當初沒想過他們會這麼紅

所以在品牌承諾上並沒有做出相對等級的保證

另外我所看到關於產能的資料是:「目前生產線的主要年齡在50~65歲之間,

六七年級生不太可能上生產線車衣服,政府對於外勞的配置也有相當嚴格的規範。

年 輕人沒有意願投入,老師傅們人數有限也不適合長期加班,

成衣廠雖然有心想擴充,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隨著老師傅們幾年後退休、目前外勞人力配比的限制,

台 灣成衣廠勢必要面對存續的抉擇!

這是成衣產業老齡化這是台灣趨勢,這導致了產能不足,

無法在供應數量上滿足需求,這是硬傷,尚且不提。

而另外我看到的資料提到:「Lativ模仿日本平價服飾品牌Uniqlo的輕時尚設計,

以非常低的價格搶市,

並透過在熱門網站如Yahoo!Kimo、Youtube等積極下網路廣告,

搭配『台灣製造』、『重振台灣紡織業』等感人訴求,

在銷售成績上極為亮眼,單單在2011年就有40億台幣以上的營業額,

媒體更報導該公司員工去年的年終獎金最多達到40個月。」

我認為比較矛盾的的地方是,既然年終獎金可以發到40個月,

那麼為什麼沒辦法繼續它的品牌堅持,Made In Taiwan?

這點比較可疑的地方是,究竟是誰拿了40個月的年終獎金?

是壓榨勞工的管理階層?還是紡織成衣的勞工本身?

到底MIT這件事對於台灣本土的勞工是否真的有幫助,

又或者是只是換個人來壓榨勞工,我認為這點是比較值得考慮的。

 人之所以為人,我認為跟動物有不一樣的地方,在於社會性

而lativ對於他們的社會責任是怎麼負的 他們願不願意成為一個社會企業

他們想不想要「企業卓越」 個人抱持保留的看法

台灣人的民族性對於購買MIT的衣服是不是有幫助?

我不曉得。 我沒有完整的資料可以參考台灣人的民族性高度

在FB上投票說你喜歡哪一國或是台灣是一回事

但事實上你面臨價格比較低的貨物你是否又會選擇價格高的台灣製又是另外一回事

畢竟這種事情總是用說的比較容易 你說是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